从部门看,本轮裁员主要涉及销售、汽车金融两个体系,公司主体涉及梅赛德斯-奔驰(中国)汽车销售有限公司、梅赛德斯-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,研发体系暂未涉及。被裁的员工中,例是“无固定期限”劳动合同的雇员。
业务的整合或削减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工作安排……为相关员工提供尽可能合情合理合法的跟进方案。
此前有媒体报道,为了降本自救,奔驰今年或将在全球裁员2万人。还有消息称,奔驰集团内部还公布了一系列“紧缩措施”,包含E4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不再涨薪、削减90000名员工分红等内容。
营收崩。奔驰集团的全年营业收入为1455.94亿欧元,同比下降4.5%。其中,中国市场贡献了15.9%,来自中国的收入为231.4亿欧元,同比下滑8.5%。
利润崩。奔驰集团全年毛利285.76亿欧元,同比下跌19.5%;除税后净利润为104.09亿欧元,同比大跌28.4%。
销量崩。2024年,奔驰总销量同比下滑3%至198.34万辆,其中纯电动车型销售18.5万辆,同比下滑23%。其中,德国市场和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严重,分别下滑9%和7%。
C200L的官方指导价为33.48万元,有经销商给出了20.27万元起的报价,优惠超过13万元;新能源车型,2024款EQB 260的官方指导价为35.20万元,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.60万元,相当于打五折。
更扎心的是电动化转型。数据显示,2024年奔驰EQ系列纯电动车的销量全线万元级别的EQA、EQB,还是30万元级别的EQE SUV,月销也长期不足千辆。在媒体报道中,还不时出现“奔驰电动车自燃”的消息。
2024年上半年,宝马的全球销售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但在中国这一最大单一市场,销量却出现了4.3%的下滑。宝马全球首家“5S”店更是对外张贴通告宣布闭店。
财报更惨烈。2024年第三季度,奥迪营业利润同比下跌91%,宝马集团净利润大跌84%,奔驰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54%。
往回看,数据显示,2023年BBA营收实现集体增长,但净利润却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。奔驰、宝马、奥迪的营收分别为1532亿欧元、1555亿欧元和699亿欧元,同比分别增长2.1%、9%和13%;净利润分别为145亿欧元、121亿欧元和62.8亿欧元,同比分别下滑1.9%、34.5%、17%。
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,2024年前11个月,超豪华品牌销量集体扑街。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宾利、玛莎拉蒂、法拉利,同比下降23%、71%、25%。
尤其是玛莎拉蒂,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4年1至9月,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的进口销量分别为214辆、89辆、129辆、140辆、109辆、96辆、32辆、31辆和38辆,总计878辆,同比下滑79%!
遥想2017年,凭借近30%的销量占比,中国市场成为玛莎拉蒂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市场。但时至今日,玛莎拉蒂中国区销量占比仅为10%左右,销量已经惨不忍睹。
跌落的不只有销量,还有价格。玛莎拉蒂Grecale格雷嘉天娱国际平台资质认证,厂商指导价为65.08万元—103.88万元,但经销商报价仅为50.08万元起,优惠15万元,相当于打了七七折。
比亚迪销量427.21万辆,同比增长41.26%;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58.36万辆,同比增长232.7%;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.69万辆,同比增长182.8%。
尤其是比亚迪,一举拿下三个冠军: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、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、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。
在30万元以上的传统BBA地盘,理想、问界、蔚来等新势力正在不断蚕食市场份额。以50万~70万元价格区间为例,由于问界M9销量攀升,新能源渗透率已经从15%涨到36.5%。
一个典型的表现是,多家豪华品牌的经销门店陆续关停,例如此前长沙最大的奔驰4S店被曝退网,改建为问界门店。
与此同时,中国新能源也在走向海外。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1-10月,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528万台,同比增长25%;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为172万台,同比增长15%。
当奔驰还在为“N+11”裁员方案沾沾自喜时,中国车企已经用“终身质保”“免费换电”重新定义服务;当BBA的工程师在德国工厂调试内燃机时,中国工程师已经在北京车展发布无图智驾系统。